在新加坡文化中,“好成绩带来好前途”是根深蒂固的观念然而,那些无法负担私人补习的弱势儿童,在这样以成绩为导向的教育体系中,无疑处于劣势。如果我能获得支持,我希望致力于解决“教育不平等”这一社会问题,特别是那些因家庭经济条件限制而无法获得个人辅导支持的孩子们所面临的不公平。
新加坡的教育竞争激烈。从小六会考(PSLE)到中学的N水准、O水准考试,这些国家级考试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深远影响。许多中高收入家庭的学生,几乎都能获得额外的补习支持,来帮助他们巩固学校课程。我们也不难看到,许多学生同时在为不同科目上着多门补习班。这些课程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个性化的学习节奏和额外的学习资源,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学习表现。我自己也是这些受益者之一,补习确实让我受益匪浅。但我不能说每个人都能享有同样的机会。
设想一下,一个正在挣扎的孩子——他的家庭甚至需要在“吃饱饭”与“争取更好未来”之间做选择。尽管他们被要求与其他同龄人一样参加考试,但却无法获得同样的支持。这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平等的资源。这是一种制度性的缺失,它不仅阻碍了他们的学业进步,也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心、机会获取和最终的成功之路。
在一个拥有30到40名学生的课堂里,几乎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个性化教学。老师们确实已经尽全力去教导每一位学生,但他们不可能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教学节奏和方法。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都不同:有些是视觉型学习者,有些是听觉型,有些则需要动手或参与讨论。若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学习就会变得挫败,严重时,学生甚至会彻底失去与教育的连接。
对于经济条件良好的学生来说,补习是“理所当然”;但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补习是一种“奢侈”。他们常常需要在“吃饭与租房”或“让孩子补习”之间做出艰难抉择。更糟的是,这些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认为,教育是“属于别人的”,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从未获得成功的机会。
这种差距带来的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弱势孩子更有可能被分入较低的学术分流(stream),影响他们未来的升学路径和职业机会。长此以往,贫富之间的差距将不断扩大。教育,尤其是补习,有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那么,解决方案是什么?
我认为,解决方案在于发动社会资源,动员志愿者提供一对一的免费补习。我们可以邀请成绩优异的大学生(特别是主修理科、语言或教育专业的),以及退休教师担任义务导师。现职小学教师将提供系统的培训,内容包括最新的教学大纲和必要的教学软技能。课后补习课程可以安排在图书馆、社区中心,或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内进行。这些课程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学习节奏和偏好,分为小组教学或一对一辅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这种项目并不需要庞大的基础设施或高昂的资源投入。只需要协调、热情和承诺。若有一笔可观的捐赠,我会建立一个可持续的 AI 模型来为学生和志愿者配对,并提供培训和设备,与学校合作,找出最需要帮助的孩子。这不仅能为弱势学生创造更公平的起点,还能营造“受益者回馈社会”的文化氛围——让那些曾被帮助过的人,成为帮助别人的人。这种计划并不需要庞大的基础设施或昂贵的资源,关键是协调能力、热情与承诺。若能获得一笔可观的资助,我将投入开发一个可持续的人工智能系统,用于匹配学生与合适的志愿导师,提供培训与设备,并与学校合作识别最需要帮助的孩子。
为了进一步提升个性化和学习效果,我设想使用AI系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质、学习风格和科目需求,智能匹配最合适的导师。这将极大提升教学效率,增强学习成果。这笔资助将极大推动这一AI系统的研发,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服务孩子们的需求。
归根结底,所有孩子都应该有平等成功的机会,而不仅仅是那些负担得起教育费用的孩子。如果我们真正相信“精英选拔制”和“机会平等”,那就必须身体力行,为学生的努力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教育的使命,是赋能每一个个体,而不是让他们被落下。
撰稿人:Stanley
NextGen Richard Buttrey班级,2025年
淡马锡理工学院 | 新加坡| 17岁
荣获EAGLES奖、教育储蓄奖学金及品格表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