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加该项目之前,我一直认为慈善领导力是围绕着领导者个人,关注他们的贡献和所实现的成就。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影响力”——即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在某一领域产生影响的能力。我曾站在领导者的角度,或作为旁观者去想象一位站在顶峰的领导者,看似对所有人都充满同理心,却忽略了领导力中最核心的部分——在犹豫时学会信任,在想要发言时学会倾听,并且始终保持包容,即便在看似无关紧要的议题上也是如此。
我的慈善观念在领导力观念转变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我更看重“给予了什么”或“谁在给予”,但我未能意识到慈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接受者”。如果没有接受者的同意和认可,再重要的给予,如床铺、食物或其他生活必需品,也无法实现。令人意外的是,“自尊”在人们心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很多人会认为,当你下一顿饭都无法确定时,自尊是无需考虑的。
然而,在聆听了Sadasivan先生的分享后,我意识到,人们对慈善的真正含义常常有误解,它并不是关于“给予者”,而是关于“给予”的方式。这次分享让我对慈善有了深刻的反思与新的认识,也启发我在进行慈善行为之前先去观察与研究。有时,我们自以为所做的是有意义的,但如果缺乏深入调查,可能就会关注错了方向,导致无效的付出,甚至因忽视他人的文化、宗教或观点而引发冒犯性的行为或言论。
我对领导力的看法主要是在团队合作准备展示时逐渐演变的。过去,我对领导力的定义更强调个人能力,但通过与团队成员的沟通,我慢慢认识到,真正的领导力不是为了让某个人脱颖而出,而是要让团队凝聚在一起,共同前进。准备展示的过程中,我们对团队成员的信任非常重要——相信他们知道自己在展示什么、了解事情的全貌,等等。即便心存疑虑,选择相信和信任,反而让团队更加团结。在讨论时,许多团队成员都有想法要分享,这对于团队进展很重要,而学会倾听他人,即便自己也有想法想说,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能够收起自己的观点,营造一个包容的团队。
在项目的尾声,尤其是展示环节,我形成了一个更完整的慈善领导力理念。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想要产生影响,但真正的差别不在于“想什么”,而在于“想过之后做了什么”以及为了实现目标愿意走多远。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人共情是关键,尊重与体谅也能带来长远的影响。
撰稿人:Alicia
NextGen Richard Buttrey班级,2025年
上海美国学校 | 马来西亚 | 15岁
荣获初级机器人队最有价值队员奖, NextGen 2025 慈善提案冠军团队成员